《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其前身为《地震学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2-1695/P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132。本刊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江苏省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期刊。
办刊宗旨与发表范围
本刊致力于刊载最前沿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当前期刊内容主要为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
收录情况
经过二十载的努力,本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近10年,在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已发展成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之一,系中国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美国地质学会数据库(GeoRef)收录期刊、ProQuest数据库收录期刊、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期刊。
获奖情况
获江苏省精品科技期刊、入选我国地学领域和安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类期刊等。
期刊历史
本刊1981年创刊,曾用名《地震学刊》。2003年,编辑部出于发展需要,集思广益,大胆改革,正式改刊名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期刊一问世就引起了很大反响,因非常有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陆续有10家高校及科研所与学报协办,包括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广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2010年换届之际,荣幸邀聘了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欧进萍院士担任主编,组成了专业涵盖广、区域分布均匀的强大的编委队伍。
本刊从2011年开始创立了两年一届的国内本专业领域最高层次的“全国防灾减灾工程会议”机制,该系列会议立足于防御和减轻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建筑结构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工程灾害问题,交流国内外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人居和重大工程提供安全环境而努力;前6届分别由河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广西大学及北京工业大学承办,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交流,扩大了刊物影响。
栏目设置
本刊常设栏目有:论文、综述、短文、分学科专题、特设专栏、资讯等。
这些年来,期刊一直在保证地震专业特色的前提下求突破、谋发展,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办刊、主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实时设置热点栏目等措施,不断调整刊载内容和热点研究方向,为期刊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曾策划出版“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建筑隔震与减震技术研究”“一带一路-青年与岩土”“岩土工程光纤感测研究”“重大灾害的机理、监控和风险研究”“复杂环境及耦合作用下工程结构可靠性”“双碳背景下土性改良与温度效应研究”“创刊四十周年特辑”“城市综合防灾与抗灾韧性”“西部艰险山区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关键理论与技术”“海洋地震地质监测与工程灾害防控”等多个热点专题和专栏,受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欢迎,在业内赢得了良好声誉。
读者群体
本刊的读者群体主要为从事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专家及高等院校师生。
年第卷第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