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土石坝高聚物防渗墙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2021(1):1-11.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1

      摘要 (160) HTML (0) PDF 2.95 M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高聚物防渗墙的抗震性能,开展了土石坝高聚物防渗墙和混凝土防渗墙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在调幅分别为 0.2g 和 0.4g El?Centro 地震波输入条件下,通过对墙体动应力、超孔隙水压力、动土压力、坝体加速度、坝顶沉降等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试验后的开挖验证,结果发现:强震下高聚物防渗墙的动应力远小于混凝土防渗墙,与坝体加速度响应较为一致,但对动力的传递作用使得下游坝坡承受较大的水平土压力作用。研究表明高聚物防渗墙具有较好的变形协调性及良好的抗震性能,但选用高聚物防渗墙的土石坝应注意下游坝坡的加固处理。

    • 排水刚性桩处置可液化倾斜场地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2021(1):12-20.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2

      摘要 (147) HTML (0) PDF 4.08 M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排水刚性桩将竖向排水体和刚性桩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地基抗液化处理措施。但目前对排水刚性桩在可液化倾斜场地中抗液化侧向变形的性能研究还比较缺乏,制约了其推广与应用。通过振动台试验,开展了可液化倾斜场地中排水刚性桩和普通刚性桩的对比研究,从土体内部动孔压响应、液化土体的流动性质、桩顶水平位移等角度研究了排水刚性桩对可液化倾斜场地的处理效果,并考虑了群桩布置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刚性桩是一种有效的加固可液化倾斜场地的处理措施,可以较好的限制液化土体侧向变形;相同群桩布置形式下,排水刚性桩限制土体流动变形效果优于普通刚性桩,且这种限制效果在坡顶位置更为明显;对于普通刚性桩,群桩梅花形布置形式相对于正方形布置形式能更好的阻止液化土体的流动变形,而对于排水刚性桩,群桩布置形式影响较小。

    • 基于力学机制的钢筋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模型∗

      2021(1):21-31.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3

      摘要 (111) HTML (0) PDF 1.88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兼顾钢筋混凝土(RC)柱抗剪承载力分析的计算精度和简便性,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力学机制的 RC 柱抗剪承载力简化模型。首先基于变角桁架?拱模型理论,结合变角桁架模型的力平衡条件以及变角桁架模型和拱模型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 RC 柱抗剪承载力分析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 38 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确定了混凝土、箍筋和拱模型的抗剪承载力贡献系数近似取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RC 柱抗剪承载力分析的简化模型;最后通过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分析混凝土、箍筋和拱作用的抗剪承载力贡献,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计算公式较为简洁。

    • 套箍加固RC轴压中长柱的承载力理论研究∗

      2021(1):32-38.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4

      摘要 (117) HTML (0) PDF 1.43 M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套箍加固 RC 轴压中长柱的承载力理论计算分析方法,采用切线模量理论,根据材料本构关系和内外力平衡条件,推导了套箍加固 RC 轴压中长柱的弹塑性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均低于实测值,且二者的偏差在 15% 以内。根据所推导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核心柱初始荷载水平 β、柱子长细比 l0/b、套箍层混凝土强度、套箍层配筋量四种参数对加固柱承载力 Nu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u总体上随 β 增大而减小,当 β<0.7 时,减小趋势不够明显,β>0.7 后,减小趋势变得明显;l0/b 对 Nu 有明显影响,Nu随 l0/b 的增大而减小,但二者不是线性关系;Nu随套箍层混凝土强度提高而增大,随套箍层配筋量增大而增大。

    • 地震作用下土‐深埋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高效时程分析方法∗

      2021(1):39-45.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5

      摘要 (106) HTML (0) PDF 1.15 M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黏弹性边界和将场地地震反应转化为等效荷载的有限元直接法是目前进行地震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常用时程分析方法之一。当结构埋深较深时,整个土?结构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自由度数目较多,尤其对于三维问题,计算效率低。提出一种高效分析方法,即一维场地反应分析仍然针对整个深厚土层,在后续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将土?结构计算模型的自由表面向下移动、底边界面向上移动到接近结构的位置,通过缩减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尺寸来提高计算效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算例,通过与采用整个深厚土层的传统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对比,说明提出的高效分析方法能够满足精度要求,并且针对不同结构尺寸、结构埋深和围岩等级给出上、 下人工边界位置的建议。

    • 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

      2021(1):46-54.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6

      摘要 (72) HTML (0) PDF 1.95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选取鱼山大桥 37# 桩开展了自平衡试桩试验,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 ABAQUS 对实际工况进行模拟,在验证了数值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模型施加桩顶竖向荷载,分析了其桩身轴力与钢管应力传递规律,并通过改变变截面位置参数建立不同工况模型,分析了变截面位置对桩基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平衡试桩试验 Q-s 曲线没有突变较为平缓,经计算该桩单桩承载力为 120 056 kN,为单桩设计桩顶最大竖向荷载 38 212 kN 的 3.14 倍,桩基足够安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较为吻合,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参数选取得当;变截面位置以上桩身轴力减小较缓,变截面处桩身轴力存在突变,变截面以下桩身轴力减小较快,桩端有端阻力存在,钢管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并未屈服;变截面位置以上桩段越长桩基抵抗竖向变形能力越强,但生产实际中应考虑材料用量以达到最优。

    • 近场地震作用下库区深水钢筋混凝土高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2021(1):55-66.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7

      摘要 (94) HTML (0) PDF 3.82 M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库区深水钢筋混凝土高墩的概率损伤特性,以 90 m 高的矩形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深水高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桥墩设计参数和近场地震动的随机性,基于 OpenSees 软件建立深水高墩有限元模型,开展不同水深的 7 种工况(水深:0、15、30、45、60、75、90 m)下,顺桥向和横桥向近场地震激励的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以截面临界曲率值为损伤指标,研究深水高墩的易损性。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轻微损伤、中等损伤和严重损伤阶段的损伤概率均随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当峰值加速度达到 1.0g 时损伤概率达到最大,而完全损伤阶段的损伤概率则在峰值加速度为 0.5g 时出现峰值点;近场地震顺桥向激励时,墩身中上部和墩底区域均较容易损伤,而横桥向激励时仅墩底区域较容易损伤;当水深超过 45 m 后,高墩最大损伤概率变化不大且截面曲率概率需求基本一致,45 m 水深为深水高墩显著水深。因此,应重点分析水深达到高墩高度一半时深水高墩的损伤情况。

    • 动水压力和PSI对深水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2021(1):67-74.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8

      摘要 (151) HTML (0) PDF 1.62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 OpenSEES 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大跨桥梁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会降低高墩大跨桥梁的振动频率,且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部结构振型参与率较高的高阶模态;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加高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但桩?土相互作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时,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而与地震动的大小、频谱特性等相关;强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大时, 抗震设计中更适合采用“p—y 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 筋‐土界面刚度软化对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的影响∗

      2021(1):75-84.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09

      摘要 (61) HTML (0) PDF 1.73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筋土挡墙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边坡等支挡结构中,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对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剪切频率(1 Hz,2 Hz,3 Hz)和不同竖向压力(50 kPa,100 kPa,150 kPa)条件下粗粒土与格栅界面的循环剪切特性。通过对循环剪切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了筋土界面剪切刚度变化的经验公式,然后编制 fish 语言将该公式导入 FLAC3D软件。通过分析考虑筋土界面剪切刚度变化规律的加筋挡土墙三维计算模型,并与振动台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了考虑筋土界面刚度软化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采用验证以后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地震作用下考虑筋土界面和不考虑筋土界面剪切刚度软化的加筋土挡墙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筋土界面剪切刚度的软化对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有明显的影响,在地震峰值加速度为 0.4g 时,考虑软化后墙体水平位移比不考虑软化增大了 8.8 %,加速度放大系数比不考虑软化增大了 1.76 %,筋材的最大拉力比不考虑软化的减小了 6.9 %。因此筋土界面的剪切刚度软化对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影响不可忽略。

    • 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界面拉拔行为分析∗

      2021(1):85-90.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0

      摘要 (90) HTML (0) PDF 1.02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试验过程中不同位置的筋土界面拉拔行为,以补充试验测量的不足,提出了一个能够预测筋材任意位置拉力和位移的界面拉拔公式,并给出了其具体的应用和分析步骤。首先预测给定筋材长度的最大峰值拉力,然后在最大峰值拉力范围内预测给定峰值拉力的筋材有效长度,其次确定界面摩擦系数大小,最后预测沿筋材任意位置的位移变化关系。同时,对界面拉拔公式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并将界面拉拔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摩擦系数可以间接验证界面拉拔公式的准确性,对拉拔试验结果提供一致性解释。界面拉拔公式的预测结果与拉拔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分析模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分析和完善筋土界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细观模拟的轻骨料混凝土破坏行为及尺寸效应研究∗

      2021(1):91-99.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1

      摘要 (97) HTML (0) PDF 4.30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轻骨料混凝土由于其轻质高强及保温隔热性能好等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材料看作由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及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非均质性影响的二维细观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压缩和劈拉破坏行为及尺寸效应的异同, 并揭示两者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压缩及劈拉破坏均造成骨料颗粒的断裂,而普通混凝土破坏时骨料很少破坏;轻骨料混凝土由于脆性较强,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更加明显的压缩强度尺寸效应现象;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相似的劈拉强度尺寸效应现象。

    • 外置双U型静钻根植工法能源桩换热性能研究∗

      2021(1):100-109.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2

      摘要 (75) HTML (0) PDF 1.24 M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外置双 U 型静钻根植工法能源桩换热性能,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利用热源理论初步分析其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建立三维传热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三维传热数值模型分析换热管间距及其导热系数、换热液流速和桩周水泥土导热系数等因素对该新型桩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试桩区域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为 1.64 W(m·K)-1。提高换热管间距、换热管导热系数、换热液流速和桩周水泥土导热系数均能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性能, 但当换热管间距大于 0.25 m,换热液流速达到紊流态,换热管和桩周水泥土导热系数高于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后,提高上述参数对能源桩换热性能的提高贡献不大。

    • 岩体裂隙面形貌特征对其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1(1):110-117.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3

      摘要 (115) HTML (0) PDF 1.49 M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体裂隙面的形貌特征直接影响其渗流特性,为了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采用劈裂法制备了单裂隙砂岩试样,进行了裂隙面扫描分析和渗流试验,基于分形维数在定量表达不规则曲线形貌特征方面的优势,提出了考虑裂隙面形貌各向异性特征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矩阵理论的裂隙面综合分形维数,相当于用矩阵网格去覆盖整个裂隙面,可以较好地反映裂隙面的整体形貌特征;(2)裂隙面的形貌特征对其渗流特性影响显著,随着裂隙面综合分形维数逐渐增大,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而且侧向应力越大,渗透系数的减小趋势越明显;(3)分析建立了裂隙岩样渗透系数 kf与裂隙面综合分形维数 的相关关系,验证分析表明,该公式计算得到的裂隙岩样渗透系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 芳纶网橡胶复合粘弹阻尼器性能研究∗

      2021(1):118-124.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4

      摘要 (55) HTML (0) PDF 5.02 M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橡胶中加入芳纶网制成新型的复合粘弹阻尼器,对其进行疲劳试验、变形相关性试验和频率相关性试验, 并研究新型阻尼器的最大剪应力、存储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等指标的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阻尼器力学性能稳定、阻尼器承受的最大剪应力增大、抗疲劳性能良好、该阻尼器的储存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受变形幅值的影响较大,受加载频率影响较小。根据试验屈服点和硬化点,采用 Matlab 建立双线性和多线性模型,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

    • 酸性环境下Q2黄土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2021(1):125-132.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5

      摘要 (52) HTML (0) PDF 1.90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酸性污染土物理力学性质恶化的现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受酸液污染土样的方法,开展土常规试验、压缩试验探究 Q2黄土在酸液浸泡时间和酸液浓度双因素作用下,试样孔隙比、含水率等基本物理及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指标和压缩 e-p 曲线的变化规律,以及水?酸耦合作用对黄土压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一定时,随酸液浓度增大,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在逐渐增大,压缩模量在减小。浸泡 12 d 时,酸液浓度 0.1 mol/L 增加至 3 mol/L,压缩系数 a1-2由 0.355 MPa-1 增大到 1.275 MPa-1,压缩模量 Es1-2由 5.580 MPa 减小至 1.855 MPa;酸液浓度一定时,随浸泡时间延长,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在逐渐增大,压缩模量在减小。酸液浓度 3 mol/L 时,浸泡时间从 1 d 至 12 d,压缩系数 a1-2由 0.308 MPa-1 增大到 1.275 MPa-1,压缩模量 Es1-2由 6.301 MPa 减小至 1.855 MPa;水?酸耦合作用提高了黄土压缩性,且在充分浸泡条件下,酸液对黄土压缩性的影响远大于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酸蚀黄土区工程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 山区地形条件下高架轨道交通引起地面振动实测研究∗

      2021(1):133-139.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6

      摘要 (69) HTML (0) PDF 1.52 M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地形对轨道交通振动衰减的影响,对重庆轻轨 6 号线经过典型斜坡及陡崖地形的高架段进行现场测试。 分析了振动频谱特性以及振动速度级沿轨道中心线及 45°、90°三个方向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引起地面振动主要频率分布在 50 Hz 两侧附近,各距离处频率分布不受地形影响;地表振动从桥墩承台传至周围土体中会出现较大的放大;振动沿斜坡和陡崖衰减速度慢于平面,在平面上衰减先快后慢,在斜坡方向则先慢后快,同时地面振动随距离衰减呈现出波动性,在 90°方向距轨道中心线 13 m 附近出现了振动放大区;列车运行具有明显的偏载效应,近轨列车引起振动在承台上随距离增大,远轨列车引起振动随距离减小。

    • 结构面长期强度确定方法对比研究∗

      2021(1):140-146.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7

      摘要 (96) HTML (0) PDF 1.57 M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构面长期强度的确定对工程岩体长期安全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水泥砂浆结构面试件分别进行了不同法向应力条件的剪切应力分级剪切蠕变试验和循环剪切应力松弛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过渡蠕变法、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法和应力松弛法对结构面的长期强度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过渡蠕变法确定的长期强度精度依赖于蠕变试验中加载应力级的划分;等时曲线法将长期强度值视为考虑时效作用的屈服强度值,结果偏保守;应力松弛法考虑了循环加载条件应力松弛的终止条件和长期强度之间的关系求得,结果合理明确。该研究对考虑时效作用的工程岩体安全稳定性支护提供设计依据。

    • 压电智能骨料动态拉应力标定试验研究∗

      2021(1):147-151.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8

      摘要 (80) HTML (0) PDF 1.59 M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监测混凝土内部受拉开裂损伤,提出了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监测压电智能骨料,并对其进行了动态拉应力标定试验研究。首先,制备 4 个压电智能骨料受拉试件,建立拉应力监测系统;其次,对压电智能骨料施加往复拉应力,标定得到其灵敏度系数;然后,对压电智能骨料试件施加单调荷载直至其受拉破坏,得到其抗拉强度及输出的电压信号,对比了破坏过程的实际与监测荷载。结果表明,往复荷载作用下,SA 输出与输入荷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SA 的灵敏度系数一致性较好;单调荷载作用下,各 SA 抗拉强度均高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综上,压电智能骨料有潜力应用于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监测。

    • 垂直升船机初期火灾疏散路径人群流量分配研究∗

      2021(1):152-158.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19

      摘要 (62) HTML (0) PDF 1.99 M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合理分配垂直各疏散路径的人群流量,通过分析垂直升船机的结构特征,确定升船机综合使用电梯与楼梯进行垂直疏散的可行路径,分别计算从电梯向最近出口疏散、经楼梯向上游平台疏散、经楼梯向下游平台疏散等三条路径上的疏散时间,取三者较大值作为升船机垂直疏散时间,并以此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运用粒子群算法, 仿真求解使用楼梯比例及向上游平台疏散比例等流量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停靠高程∈[62,128]m 时,楼梯使用比例可适当增大,使用楼梯向上游疏散比例为 0;停靠高程∈(128,147]m 时,楼梯使用比例可进一步增大;停靠高程∈(147,175]m 时,楼梯使用比例可适当减小,使用楼梯向上游疏散比例为 1,经流量分配后疏散时间被有效缩短。

    • 火灾作用下隧道结构力学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2021(1):159-166.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20

      摘要 (118) HTML (0) PDF 1.16 M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隧道火灾会引起衬砌结构发生高温损伤,威胁隧道运营安全。从材料微观物理化学变化出发,研究了混凝土中水化物的热分解和骨料力学性能的高温劣化过程,揭示了其在火灾等高温作用下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机理,建立了相应的高温损伤分析模型,在传统模型仅能考虑温度大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温度持续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以上海某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为算例,分析了不同火灾持续时间作用下衬砌结构的高温损伤过程,得到了衬砌结构在温度和力学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围岩变形及隧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隧道衬砌结构的防火设计及灾后评估与修复提供参考。

    • >综述
    • 公路桥面伸缩装置及其对桥梁静动力性能影响综述∗

      2021(1):167-180.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21

      摘要 (63) HTML (0) PDF 4.88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桥梁伸缩装置(以下简称伸缩缝)使用环境恶劣、受荷形式复杂,易出现多种病害。伸缩缝病害会造成桥梁耐久性降低,车致桥梁动力响应加重等不利现象。因此,伸缩缝病害机理及其处置方法和考虑伸缩缝参数影响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桥梁伸缩缝力学性能,常见病害及其影响,病害机理及其处置方法等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考虑伸缩缝参数及其变化影响的桥梁动力响应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未来桥梁伸缩缝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1(1):181-192. DOI: 10.13409/j.cnki.jdpme.2021.01.022

      摘要 (111) HTML (0) PDF 1.52 M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场地条件对结构震害的影响已成公认的事实,如何定量的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成为地震工程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确定地震动输入至关重要。针对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具体影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已有研究表明,场地条件和地震动输入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在冻土区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未充分考虑冻土层的影响效应;缺乏合理的地震动模型来准确描述实际地震动;尚未明确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目前广泛使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能完全反应土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真实运动状态而使其计算结果不尽合理。结合以上问题对还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